从按钮进化到触控,这是现在3C界正在改变的一件事,而这股潮流也慢慢地改变了我们手边的滑鼠,微软周边(Microsoft)应该是PC界的第一家推出「触控滑鼠」的厂商,而若以滑鼠界来说则是第二家。我想大家应该都已经有听过看过甚至了解过了「Microsoft Touch Mouse」,这支是完整的拥有多点触控操作的滑鼠,不过呢今天要介绍的是「Explorer Touch Mouse」,这只滑鼠只把传统滚轮改为触控面板,透过触控面板来操作水平捲动与垂直捲动网页的功能,接着就来看看Explorer Touch Mouse好不好玩啰!
这次玩什幺:Explorer Touch Mouse
厂商:微软 Microsoft
网页:http://www.microsoft.com/taiwan/hardware
简单的述说Explorer Touch Mouse的卖点,首先就是触控板替代滚轮,且滑鼠拥有是五键可自订按钮(左/右键、触控板的上、中、下都可按压),除此之外比较特别的是,在操作触控板时会有震动回馈!!就像传统滚轮的段落感,但是他却是触控无段式的捲动….。还有就是BlueTrack技术、无线 Nano 接收器。
第一次使用时,有被这小功能小小的吓到!不过都改成触控了,为啥还要多加上震动提示呢? 就当作是微软的巧思好了..XD。
Explorer Touch Mouse 开箱
微软红配白,Explorer Touch Mouse共有四款颜色,黑、灰、酒红、橘红,借来的这支是灰色。在外包装就可以看到,这只滑鼠比较小,也比较扁平
包装背面是特色介绍
Explorer Touch Mouse所有配件一览,左手边的红色文件包,内有保固与说明等相关文件(如下图)。还有一组2颗AA电池与Nano接收器
保固与说明书等文字
Explorer Touch Mouse正面照,滑鼠表面是镜面处理
接着是滑鼠尾部,而滑鼠下方侧边这边,都用橡胶的防滑材质。所以只有表面是镜面处理,而下方这是用橡胶止滑的方式处理
侧面,看起来就比较清楚,上半部与下半部的材质不同,或者说处理方式不同
滑鼠正面,Explorer Touch Mouse的形状,比较偏中央突起,四周低落。而中间这长条就是触控板的位置
另一侧侧面
接着是底部的部分,一样上下两条长条鼠脚,中间则是电池槽与开关还有BlueTrack感应器
拆开电池盖,就可以看到两颗AA电池
BlueTrack 的蓝光
触控板的特写,
尾部,不过这只表面的处理,若有手汗或者油腻困扰的朋友,用这只滑鼠久了表面会变得滑滑的,要清洁擦一擦表面,这样用起来会比较顺手
底部鼠脚
Nano接收器,小小一颗,插上去就忘了
Explorer Touch Mouse算小只了,所以我可以整个握住
基本上很适合手小的人
另一个角度
接着这张图是说明,触控板的三个按钮位置,就是上、中、下各有一个按键,而触控操作就是手指在触控板上,移动上下左右,就等于水平与垂直捲动
接着拍几张Explorer Touch Mouse与Touch Mouse给大家参考 正面
侧面,其实两只高度相当,但是Explorer Touch Mouse四周比较扁
前方看起来就比较有差了
叠叠乐
Explorer Touch Mouse 使用心得

微软红配白,Explorer Touch Mouse共有四款颜色,黑、灰、酒红、橘红,借来的这支是灰色。在外包装就可以看到,这只滑鼠比较小,也比较扁平

包装背面是特色介绍

Explorer Touch Mouse所有配件一览,左手边的红色文件包,内有保固与说明等相关文件(如下图)。还有一组2颗AA电池与Nano接收器

保固与说明书等文字

Explorer Touch Mouse正面照,滑鼠表面是镜面处理

接着是滑鼠尾部,而滑鼠下方侧边这边,都用橡胶的防滑材质。所以只有表面是镜面处理,而下方这是用橡胶止滑的方式处理

侧面,看起来就比较清楚,上半部与下半部的材质不同,或者说处理方式不同

滑鼠正面,Explorer Touch Mouse的形状,比较偏中央突起,四周低落。而中间这长条就是触控板的位置

另一侧侧面

接着是底部的部分,一样上下两条长条鼠脚,中间则是电池槽与开关还有BlueTrack感应器

拆开电池盖,就可以看到两颗AA电池

BlueTrack 的蓝光

触控板的特写,

尾部,不过这只表面的处理,若有手汗或者油腻困扰的朋友,用这只滑鼠久了表面会变得滑滑的,要清洁擦一擦表面,这样用起来会比较顺手

底部鼠脚

Nano接收器,小小一颗,插上去就忘了

Explorer Touch Mouse算小只了,所以我可以整个握住

基本上很适合手小的人

另一个角度

接着这张图是说明,触控板的三个按钮位置,就是上、中、下各有一个按键,而触控操作就是手指在触控板上,移动上下左右,就等于水平与垂直捲动

接着拍几张Explorer Touch Mouse与Touch Mouse给大家参考 正面

侧面,其实两只高度相当,但是Explorer Touch Mouse四周比较扁

前方看起来就比较有差了

叠叠乐
来谈谈使用心得,外观我想大家都应该看过了,而在滑鼠大小上这只算是小滑鼠,我个人是偏爱小滑鼠啦!但我觉得这大小还挺刚好的适中。而我比较讨厌的就是,滑鼠表面的镜面处理,因为手汗或者油的关係,用久了滑鼠就会滑滑的….不喜欢。而我很喜欢滑鼠下半侧面都用橡胶材质止滑,这样大拇指与小拇指夹住滑鼠就变得更容易,且下半侧面有内缩进去,要抬滑鼠时也很OK。
而光学引擎则是微软自家的「BlueTrack 技术」,使用上我觉得很準确也很顺手,一开始使用就很容易上手了,但我发现Explorer Touch Mouse在一般桌面或者硬的表面上使用比较顺,反而我用布质的滑鼠垫用起来,就没有不用滑鼠垫来的顺畅。且我有事过玻璃表面也是OK,只是我记得这玻璃有厚度限制。
而微软就甘心的提供滑鼠5键可自订的功能,只要安装驱动之后,就可以自订滑鼠左键与右键,还有触控板的三颗按钮,以及触控板卷轴的快慢与震动提示的功能,可自订按钮这功能还挺不错,不过这应该是透过驱动的方式做模拟,不过对一般有需要的人来说是很讚的功能,且有很多功能可以选择也有巨集的功能(下面第二张图)。
↑滑鼠设定
↑按键自订功能选单
↑触控设定
而触控这边操作滚轮的动作,可以自己调整捲动的快慢,且若快速的刷过触控板,会变成飞迅滚轮喔!不过我觉得改成触控板之后,要好好控制的捲动,就变得比较困难了,但是有时候不小心中指碰到触控板,或者在上面移动了一下,就会变成自动捲动也就是自滚的情况出现,这就真的有点小不爽。
所以现在触控这边,还是要习惯之后,就会比较上手了。而Explorer Touch Mouse只有触控捲动的功能,所以若想要更完整的多点触控功能还是要选Touch Mouse。最后一点,我发现触控的功能,若在电脑忙碌时使用,会变得反应变慢且顿顿的,但是只要电脑不忙,就不会有这问题。
以上就是使用心得的部分,对Touch Mouse有兴趣的,可以参考下方的相关文章喔!有之前体验的心得。
相关文章
「微软 Touch Mouse」体验会,滑鼠 x 多点触控 = 方便+快速+準确